珠玑巷商业街区,位于文庙街以北,解放大道西侧、西邻守望阁广场,东邻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,占地约14亩,建筑面积约1.3万平方米,经营面积约1.1万平方米。该项目于2014年由香港迪臣公司进行建设、运营,2018年,文投集团下属城投公司与迪臣达成了珠玑巷的收购协议。在经过两年的筹备与前期工作,珠玑巷一期商业改造项目作为文投公司2020年重点打造的“乐在宋潮“商业板块开始了项目的升级改造,并于2021年5月1日开街运营。
项目立足于周边丰富的文化资源,采用“飞檐下的集市”这一设计理念,通过重新进行了业态定位、动线梳理、基础设施排查,采用新中式为风格的装饰装修改造,突出宋文化的兼容精神和创新思想,以特色历史文化为题,融合现代科技元素,促使项目重新焕发商业活力,致力于将项目打造为能吃、能逛、能玩、又能学习传统文化的温情商业。
该项目建筑体共分为四层:其中一层、二层经营业态为餐饮;三层、四层经营业态包含教育、娱乐、住宿。自运营以来,在“疫情防控常态化”的当下,通过良好的运营策略,保持项目活力,稳步发展中。
珠现巷,虽然是一条小巷,却是海内外众多客家人精神家园的象征。在粤港等众多客家人心中,南雄珠现巷是一块神圣的地方,因为在很多人的家谱中都记载了自己的祖先是从那里迁来的。追根溯源,南雄珠现巷名称来源于北宋都城东京(今开封)的珠玑巷。中国有句老话,落叶归根。虽不能归根,但也要寻根。如今珠玑巷后裔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,繁衍数千万人。在当今寻根问祖的热潮中,珠玑巷成为世界各地华人、华侨心目中既向往又神圣的地方。
珠玑巷客家文化交流中心位于开封市古城区黄金商业圈——解放路与文庙交叉口西北角,是2013-2014年开封市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之一,是2014年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活动在开封召开的主要场所之一,是确立开封为客家人“祖根地”地理标志性建筑群。守望阁整个建筑高大、雄伟;斗拱、飞檐等建筑构件丰富,建筑形体错落有致;形成丰富、灵活、华丽的建筑特色,建筑形式为宋式古建筑。
项目整体与960文化创意园、省博物馆群落、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共同组成“乐在宋潮”的四大版块。该版块以“宋风的园林、宋意的体验、宋味的美食、宋式的文化生态、宋韵的美好生活”为主线条,分为开封文庙文化广场、客家文化主题广场和珠玑巷餐饮娱乐文化体验街区三个主要版块。
开封文庙及棂星门是清朝开封府学的旧址所在地,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术质或石质建筑。在宋代,棂星门又称“乌头门”,文庙修棂星门,象征祭扎如同尊天。后来人们又将棂星解释为天镇星、文曲星、魁星。古人认为“天镇星主得士之庆,其精下为灵星之神”,以棂星命名孔庙大门,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、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,又意味着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,统一于儒学的门下。
置身于客家源文化广场,由文庙街拐进广场南门过棂星门后,中央是一座高大的孔子铜像,广场两边两侧红柱缘瓦,飞阁流丹,檐牙高啄,这便是典雅而秀丽的东西碑廊及景观亭,东碑廊东侧是古风古韵的珠玑巷文化商业街区。广场最北边是一座27米高的仿宋式建筑——守望阁。一个用篆体写就的“家”字将孔子铜像和守望阁连接起来,让二者相映生辉。孔子铜像两侧绿地中设有碑廊,西侧碑廊为新刻文庙碑,东侧碑廊为遗存的康熙御碑,存放着公元1694年清代康熙皇帝应时任河南巡抚顾的请求,专为河南名胜题写了“功存河洛”“昌明仁义”“灵渎安澜”“崇高峻极”“济灵源”和一块五言诗碑等,其中“功存河洛”专为开封禹王庙(今禹王台景区)题写,“昌明仁义”专为开封游梁祠题写。客家文化主题广场以守望阁、篆体“家”字地铺为核心,主要反映了客家历史文化、根亲文化与祭祖文化。守望阁顾名思义,是开封(中原)人作为客家人的祖根地坚守者,期望、期盼着客家人的到来,同时守望阁也是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及客家文化、加强与全球客家人的交流合作的场所。守望阁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,共4层,高27米,采用宋式阁楼建筑形式,楼阁采用十字形平面,增加了楼阁建筑的形体变化,使守望阁更加雄伟、恢宏。
招商电话: 乔先生18738998757